冷看主题公园投资开发热 |
|
|
|
国家层面在主题公园建设政策上的间接性变化,导致风靡海外的主题公园在我国经历了“一波三折”式的发展道路。2011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曾联合发出《关于暂停新开工建设主题公园项目的通知》,“主题公园热”被降温。到了2013年3月,国务院11个部门又联合印发《关于规范主题公园发展的若干意见》,规定主题公园项目新建、扩展应严格履行相应核准程序,被媒体解读为“被叫停的主题公园有望解禁”。
“到了2014年,‘主题公园热’再次被掀起。继迪斯尼登陆上海(楼盘)、环球影城落户北京后,主题文化娱乐也重新开始大举进口。主题公园再次进入文化旅游投资者的视野。”近日,中国国际文化旅游投资洽谈会组委会秘书长郝卫东接受《中国建设报·中国住房》记者采访时对这股再次兴起的主题公园建设热潮有所担忧。“进口主题公园是否会再次形成输入性泡沫?国产主题公园会面临大批倒闭,还是借势而起?是‘公园+地产’模式的死灰复燃?还是‘主题+产业’的真正回归?面对新资本、新技术、新理念、新模式的涌入,我们面临‘主题公园’概念的重新定义。”
市场预期下的投资冲动
主题公园建设热潮的兴起与政策导向的变动密切相关。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
此前在“十二五”规划中,文化产业也已被正式提到国家战略性产业高度,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在此背景下,各地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作为文化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主题公园建设也在短时间内迅速走向非理性繁荣。
另据本报记者粗略统计,从2009年至今,大大小小推动文化体制改革的政策文件多达15个。2011年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还第一次正式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一系列的政策利好推动了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的迅速崛起,也带来了与之密切相关的主题公园建设的快速发展。
“近年来,由于受文化政策变动的影响,以主题公园为代表的文化产业市场预期空前增强,很多名义上的主题公园大部分都没有真正实现文化产业集聚的目的,更谈不上能够产生规模化效益。”长期关注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及各类文化产业园区发展的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对此,郝卫东深有感触,“2011年,中国主题公园年入场人次超过1亿,2020年,国内主题公园的年入场人次很有可能超过2亿人次。良好的市场预期直接推动了主题公园市场近年来惊人的发展速度。比如,2001年至2011年10年间,著名导演张艺谋就推出了6部印象系列,牡丹江(楼盘)‘冰雪迪斯尼’、常州(楼盘)‘航天主题乐园’、珠海(楼盘)东半球最大主题乐园群又将面世……”
盈利及可持续运营待考
对于中国正在大规模建设的各类主题公园,陈少峰更倾向于引进,“一是能拉动旅游产业,二是国内还没有做得很好的主题公园项目,引进这样的先进项目能带来示范效应。”
据陈少峰的研究,目前中国最好的主题公园按单位土地面积所产生的收益只有国外的1/8,华侨城、长隆等算是国内经营得最好的几个主题公园,但由于占地面积太大,如果真正计算上土地的价值,未必能有很好的盈利。“国内主题公园主要都是靠门票收入,相比之下,迪士尼的门票收入占比只有24%,酒店、玩具等衍生品的收入占到总收入的76%。”
郝卫东研究也发现,在国内主题公园建设一派繁荣的景象下,80%倒闭,损失3000亿元。“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主题公园中,仅10%盈利、70%亏损、20%持平。”
不光如此,主题公园的建设热潮该对周边产业格局带来了深刻影响。以前不久重新启动的北京通州环球影城主题公园建设为例,该项目历经波折重新开工建设后,周边相关地产开发及其他产业迅速受益。坤鼎投资管理集团常务副总裁张严表示,随着环球影城主题公园落户通州,与其直线距离仅两公里的台铭国际企业花园将成为通州新商务中心区以及环渤海经济圈大规划下城市新名片,也为其的未来定位提供了新思路和文化产业新方向。
长期经营航天类主题公园的航天(北京)科技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李江则表示,如何经营主题园区以及如何把这个园区资本化,是目前国内主题公园较难解决的现实问题,“一个标准的主题公园必须有可持续性,与资本结合的深度决定项目开发的深度”。
来源:中国建设报·中国住房 |
|
|
|
|
|